一百多年来,在乡宁境内,尤其是在黄河岸边的师家滩、船窝、禹门一带的群众中,流传着四蛤蟆开煤矿发家的神话故事。据说,四蛤蟆并不姓四,而是姓贺。大约在清朝同治或光绪年间,他出生在船窝码头的一家姓贺的贫苦劳动人民家里。共有兄弟八人,一个妹妹。由于他生在黄河边,自小常下黄河游泳,捉鱼摸鳖,水性特别好,游起来像蛤蟆一般,又因为他是排行第四,人们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“四蛤蟆”。
在船窝一带的黄河岸上,祖先们开凿了许许多多的矿井,后来慢慢地都停产了,矿井里储藏了一洞洞青褐色的浊水。其中有一眼矿井与众不同,每当人们经过时,仿佛听到井下有呼唤声。如果扔进一块石头,井里便发出隆隆的响声。响声过后,又听见了呼唤声。后来有人听见井下呼唤着说:“四蛤蟆下来,四蛤蟆下来。”这个惊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子。老年人知道后,认为这是不祥预兆;年轻小伙子们听说后,都动员四蛤蟆下井看看,认为井下有水,只有四蛤蟆下去才能适应水性,这是他的福分来了。四蛤蟆呢,也有跃跃欲试的想法,只是没经父母允许,不敢私自下去。
一天晚上,四蛤蟆和父亲、兄弟九人围坐在灯下谈论生活出路。他父亲说:“我们常是靠山吃不饱,靠水喝不足,今年只有下煤窑卖命了。”四蛤蟆说:“村里人都说那口矿井里有声音叫我下去,我就下去看看,如能活着出来,是咱们的福分,万一出了事,你们再找别的井。”为了生活,他父亲忍痛割爱地同意了。
第二天早上不等鸡叫,四蛤蟆父子扛上辘轳和绳筐,在井口支起了架子,先放下去一个筐子试探水深浅。令人奇怪的是筐子放到水面上,听不见水的撞击声,只听有人往筐子装炭,他们赶快往上吊,果然吊上来满满一筐煤炭,四蛤蟆父子高兴地跪下朝井口直叩头,说这是神灵保佑。就这样,他们将空筐子放下去,满筐煤炭便吊了上来,忙到天黑,井边堆积下很大一堆煤。村里人也高兴地说,这是四蛤蟆洪福感动了天,派鬼神给他装炭哩。四蛤蟆对人们说:“我发财,决不让大家挨饿,生活没出路的都来这里干活,决不亏待大家。”村里人都高兴地参加了他的煤矿。
在开头的几年里,吊上来的煤全靠人背畜驮往山外运,很远的顾客都来船窝四蛤蟆矿上买煤,船窝码头上一年四季人马来往络绎不绝,像个小城市一般。后来,开设了饭馆、骡马大店和工人窝铺,黄河水面上载煤的船只三三两两,不断把煤运往黄河两岸的秦晋各县。四蛤蟆由此发了大财,家里喂养了三百六十头骡子,天天往山下运煤,在船窝还给他盖了好几座“扎花院”,即人们说的铁丝罩院子。每座院子的房屋都是雕梁画栋,屋檐下雕刻着花草、人物、虫、鱼、鸟兽,五颜六色,十分阔气。为了交通方便,四蛤蟆修通了由船窝通向禹门渡一段的小梯子崖上的险路。他雇用了一大批石工,在梯子崖上开山凿石,开出了一条人行路,栽上铁柱子,链上铁索作扶手,以防行人掉下黄河。为了感谢“精灵”给他挖炭,四蛤蟆又在船窝码头盖了一座大戏台,经常给神演戏还愿。
俗话说:“财大气粗。”四蛤蟆发了大财,气也就粗了,常在人前夸口说:“能叫天旱三年,也不让骡子白歇一天。”有一天,四蛤蟆正给神演戏,井下给他装炭的“精灵”也要求出来看戏。他为报答“精灵”的大恩,派人放绳索下井把“精灵”往上吊。吊到离井口不远处,只听得井里“咕咚”一声,筐子和“精灵”落了水。又听见井里骂道:“四蛤蟆,你财发够了!”从此以后,四蛤蟆再也不敢去吊煤了,矿井也慢慢地倒塌了,他的光景也就一年年衰败下去了。
|